中国十大名曲之《高山流水》背后的故事

  • 日期:2013-01-15
  • 来源:中国古曲网
   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,郑国人列御寇在《列子·汤问》中记载,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钟子期曰: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……”

无论是志在高山,还是志在流水,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,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。一日,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,逢暴雨,二人止步于岩下。伯牙心情郁闷,于是弹奏了一会琴。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,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。每段曲弹奏完毕,钟子期辄穷其趣,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。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:善哉,善哉,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,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,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?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。但《列子》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。

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《吕氏春秋》,在《本味篇》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:伯牙鼓琴,钟子期听之,方鼓琴而志在泰山,钟子期曰:善哉乎鼓琴!巍巍乎若泰山。少时而志在流水。钟子期曰:善哉鼓琴,洋洋乎若流水。钟子期死,伯牙摔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,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。《吕氏春秋》的记述与《列子》的记述大致相当,但交代了结局:钟子期死后,伯牙终身不复鼓琴

《吕氏春秋》虽非信史,但有《列子》记述在前,其内容也并非毫无根据。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。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,荀况在《劝学》篇里也曾提到他:昔者瓠巴鼓瑟,而沉鱼出听;伯牙鼓琴,而六马仰秣。虽然语近夸张,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。

 

  • 上一篇 >:
  • 下一篇 >:

更多资讯